当前位置:首页 > 电工培训 > 特种作业

焊接缺陷之裂纹

裂纹

焊缝中原子结合遭到破坏,形成新的界面而产生的缝隙称为裂纹。

A、裂纹的分类

▲根据裂纹尺寸大小,分为三类:

(1) 宏观裂纹:肉眼可见的裂纹。
(2) 微观裂纹:在显微镜下才能发现。
(3) 超显微裂纹:在高倍数显微镜下才能发现,一般指晶间裂纹和晶内裂纹。
▲从产生温度上看,裂纹分为两类:
(1) 热裂纹:产生于Ac3线附近的裂纹。一般是焊接完毕即出现,又称结晶裂纹。这种二裂纹主要发生在晶界,裂纹面上有氧化色彩,失去金属光泽。

(2) 冷裂纹:指在焊毕冷至马氏体转变温度M3点以下产生的裂纹,一般是在焊后一段时间(几小时,几天甚至更长)才出现,故又称延迟裂纹。

▲按裂纹产生的原因分,又可把裂纹分为:

(1) 再热裂纹:接头冷却后再加热至500~700℃时产生的裂纹。再热裂纹产生于沉淀强化的材料(如含Cr、Mo、V、Ti、Nb的金属)的焊接热影响区内的粗晶区,一般从熔合线向热影响区的粗晶区发展,呈晶间开裂特征。

(2) 层状撕裂主要是由于钢材在轧制过程中,将硫化物(MnS)、硅酸盐类等杂质夹在其中,形成各向异性。在焊接应力或外拘束应力的使用下,金属沿轧制方向的杂物开裂。
(3) 应力腐蚀裂纹:在应力和腐蚀介质共同作用下产生的裂纹。除残余应力或拘束应力的因素外,应力腐蚀裂纹主要与焊缝组织组成及形态有关。

B、裂纹的危害

尤其是冷裂纹,带来的危害是灾难性的。世界上的压力容器事故除极少数是由于设计不合理,选材不当的原因引起的以外,绝大部分是由于裂纹引起的脆性破坏。


热裂纹(结晶裂纹)

(1) 结晶裂纹的形成机理热裂纹发生于焊缝金属凝固末期,敏感温度区大致在固相线附近的高温区,最常见的热裂纹是结晶裂纹,其生成原因是在焊缝金属凝固过程中,结晶偏析使杂质生成的低熔点共晶物富集于晶界,形成所谓"液态薄膜",在特定的敏感温度区(又称脆性温度区)间,其强度极小,由于焊缝凝固收缩而受到拉应力,最终开裂形成裂纹。

结晶裂纹最常见的情况是沿焊缝中心长度方向开裂,为纵向裂纹,有时也发生在焊缝内部两个柱状晶之间,为横向裂纹。弧坑裂纹是另一种形态的,常见的热裂纹。

热裂纹都是沿晶界开裂,通常发生在杂质较多的碳钢、低合金钢、奥氏体不锈钢等材料气焊缝中。

(2) 影响结晶裂纹的因素

 合金元素和杂质的影响碳元素以及硫、磷等杂质元素的增加,会扩大敏感温度区,使结晶裂纹的产生机会增多。

 冷却速度的影响冷却速度增大,一是使结晶偏析加重,二是使结晶温度区间增大,两者都会增加结晶裂纹的出现机会。

 结晶应力与拘束应力的影响在脆性温度区内,金属的强度极低,焊接应力又使这飞部分金属受拉,当拉应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结晶裂纹。

(3) 防止结晶裂纹的措施

 减小硫、磷等有害元素的含量,用含碳量较低的材料焊接。

 加入一定的合金元素,减小柱状晶和偏析。如铝、锐、铁、镜等可以细化晶粒。

  采用熔深较浅的焊缝,改善散热条件使低熔点物质上浮在焊缝表面而不存在于焊缝中。

  合理选用焊接规范,并采用预热和后热,减小冷却速度。

  采用合理的装配次序,减小焊接应力。

再热裂纹

(1) 再热裂纹的特征

 再热裂纹产生于焊接热影响区的过热粗晶区。产生于焊后热处理等再次加热的过程中。

 再热裂纹的产生温度:碳钢与合金钢550~650℃奥氏体不锈钢约300℃。
 再热裂纹为晶界开裂(沿晶开裂)。
 最易产生于沉淀强化的钢种中。
  与焊接残余应力有关。

(2) 再热裂纹的产生机理

再热裂纹的产生机理有多种解释,其中模形开裂理论的解释如下:近缝区金属在高温热循环作用下,强化相碳化物(如碳化铁、碳化饥、碳化镜、碳化错等)沉积在晶内的位错区上,使晶内强化强度大大高于晶界强化,尤其是当强化相弥散分布在晶粒内时,阻碍晶粒内部的局部调整,又会阻碍晶粒的整体变形,这样,由于应力松弛而带来的塑性变形就主要由晶界金属来承担,于是,晶界应力集中,就会产生裂纹,即所谓的模形开裂。

(3) 再热裂纹的防止

 注意冶金元素的强化作用及其对再热裂纹的影响。

  合理预热或采用后热,控制冷却速度。
  降低残余应力避免应力集中。
 回火处理时尽量避开再热裂纹的敏感温度区或缩短在此温度区内的停留时间。

冷裂纹

(1) 冷裂纹的特征

 产生于较低温度,且产生于焊后一段时间以后,故又称延迟裂纹。

 主要产生于热影响区,也有发生在焊缝区的。
 冷裂纹可能是沿晶开裂,穿晶开裂或两者混合出现。
  冷裂纹引起的构件破坏是典型的脆断。

(2) 冷裂纹产生机理

  淬硬组织(马氏体)减小了金属的塑性储备。

 接头的残余应力使焊缝受拉。
 接头内有一定的含氢量。
含氢量和拉应力是冷裂纹(这里指氢致裂纹)产生的两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金属内部原子的排列并非完全有序的,而是有许多微观缺陷。在拉应力的作用下,氢向高应力区(缺陷部位)扩散聚集。当氢聚集到一定浓度时,就会破坏金属中原子的结合键,金属内就出现一些微观裂纹。应力不断作用,氢不断地聚集,微观裂纹不断地扩展,直致发展为宏观裂纹,最后断裂。决定冷裂纹的产生与否,有一个临界的含氢量和一个临界的应力值,当接头内氢的浓度小于临界含氢量,或所受应力小于临界应力时,将不会产生冷裂纹(即延迟时间无限长)。在所有的裂纹中,冷裂纹的危害性最大。

(3) 防止冷裂纹的措施

 采用低氢型碱性焊条,严格烘干,在100~150℃下保存,随取随用。

 提高预热温度,采用后热措施,并保证层间温度不小于预热温度,选择合理的焊接规范,避免焊缝中出现洋硬组织。
  选用合理的焊接顺序,减少焊接变形和焊接应力。
  焊后及时进行消氢热处理。


标签: 焊接 焊接缺陷 特种作业 裂纹
URL: http://www.gddiangong.com/peixun/tezhongzuoye/174.html
文章来源:http://www.gddiangong.com/peixun/tezhongzuoye/174.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东培学堂小程序
相关文章推荐

扫码进入题库选择电工题目

  • 报考咨询

  • 免费资料

  • 学习交流

电工培训